红灯高挂,香魂却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灯笼 挂一个 红灯高挂,香魂却消

红灯高挂,香魂却消

2024-07-09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同时也在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了银熊奖。不同于片题给我们的直观感受,电影一改大红灯笼热烈的视觉效果,揭开了残酷的封建现实,凸显了主题意蕴。颂莲在陈府受到的束缚,是一种对旧社会糟粕文明的外化,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维创立下森严等级制度,成为悲剧的精神内核。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相对纪实的方式讲述了陈家大院中几个女人悲惨的命运,以及颂莲这个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最终疯癫成魔的悲惨性结局,表现了以颂莲为代表的封建传统女性面对封建制度压迫性现实的无能为力,并长期在这样一种社会状况下过着委屈求全的生活逐渐麻木直至思想遭到封建侵蚀的悲剧式思想转变。在高挂的红色大灯笼之下,在锤脚和点菜这种满足女性虚荣心的方式之中,在严格的祖上规矩的控制之下,各色女子内心走过了由抵抗逐渐走向隐忍,最终自由意志消失殆尽的短暂过程。

陈家大院里的每个女性形象都值得观影者细细品味。受尽折磨早已看淡的大姐,工于心计笑里藏刀的二姐,勇于反抗却难逃命运的三姐,本性清高却又终被环境同化的颂莲,内心扭曲嫉妒心强的雁儿……这些一个个本该鲜活的生命,本该被尊重的灵魂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苟活着,“活得像猫,活得像狗,就是不像人!”这是她们看清现实,找回真我后的无奈哀叹。无论这些女性多么与众不同,但影片却在向我们灌输一个概念——纵使再独立,再有个性的女人,进了这所“大院子”,终究还是逃不出封建制度的魔爪,命运终究还是会改变。以颂莲进大院子的短短一年期间的变化,观影者能够看清楚的是一个如花般美丽的知识青年的陨灭,一个为争夫宠的狭隘妇人的诞生,在为其感到同情与伤感的同时,不由感叹社会对她们的不公与压迫,结尾五太太的到来也预示了颂莲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悲剧并未真正结束,只要大红灯笼仍旧高挂,这些女性就仍然难逃升天。

影片中运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结构。导演将整个故事分为了夏、秋、冬、第二年夏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讲述的是以颂莲为主要角色在相应的时间段发生的故事,每段故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展现了颂莲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婚后故事。可以清晰地看出,四个叙事部分唯独没有春,春在这样的一个院子是没有的,春天这个名词对于这个院子的女人们显得格外陌生而奢侈,她们的春天从进入这所院子的第一天便与其渐行渐远。夏、秋、冬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颂莲面对以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心态也日趋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封建思想最让人心寒的不是肉体上的伤痛,而是它渗透入这一个个生动灵魂,改变了她们甚至周围人的一生。

影片中恰到好处的处理和细腻的细节在导演手中也拿捏得得心应手。同导演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一样,《大红灯笼高高挂》同样在色彩,特别是对红色的大量运用。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窗纸,红色的陶瓷,在凸显喜庆气氛和看似“欢快”的点灯同时,更让人感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来自于封建制度的压抑感和杀人于无形之中的血腥。三姐的房间,红色的帷幔,红色的戏服,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渲染了浪漫、诱人的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三姐的反抗精神,和对她一身反骨的赞赏,三姐红火般热烈的性情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颂莲的衣着的变化也是本部影片的一大看头,颂莲衣着的颜色也象征着颂莲内心世界,她的衣着作为她心态的一个表达载体,不难看出颂莲内心世界掀起的层层波澜。初入院子一身素色,一双普通布鞋,到衣服上开始出现花纹,穿鲜红的布鞋,再到后来衣服花纹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深。她最初的单纯独立,到最后也无异于他人,不难看出的便是在这样一个封建制度重压下的人民逆来顺受、委屈求全般的普遍心态。犹记刚入院时身穿白色旗袍对点灯不屑得等在门外的颂莲,最终却在院子里穿着死寂般黑色的棉袄不停地转着圈圈,不免让人对这悲剧式的结局感到伤感。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刻画的这一个个或丰满或扁平化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院子,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演这样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活戏。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它剥夺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自由,但更可悲的是她们思想上的默许,更有甚者助纣为虐,扭曲变态的心理在这样的社会中比比皆是,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响,却又只能在看清现实后无奈叹息,此非人之过,乃社会形态之弊端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